鬷拼音
zōng 鬷部首 鬲 鬷笔画 19 注音
ㄗㄨㄥ 繁体字 鬷 部首笔画 10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笔顺 横竖折横竖折捺撇横竖撇捺折竖撇捺撇折捺 鬷的意思、基本信息 鬷五笔86:GKMT 鬷五笔98:GKMT 五行:火 UniCode:U+9B37 四角号码:12247 仓颉:MBUCE GBK编码:F469 规范汉字:8218 鬷的解释
● 鬷
zōng ㄗㄨㄥˉ
◎ 古代的一种釜。
◎ 古通“总”,聚集:“鬷六校之飞将。”
◎ 姓。
鬷的汉语字典
[①][zōng]
[《廣韻》子紅切,平東,精。]
[《廣韻》作孔切,上董,精。]
亦作“1”。
(1)釜的一种。
(2)通“奏”。奏进。参见“鬷假”。
(3)通“總”。会聚。
(4)姓。春秋有鬷蔑。见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。
音韵参考
[广 韵]:子紅切,上平1東,zōng,通開一平東精
[平水韵]:上平一东·上声一董
[粤 语]:zung1
鬷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释 【亥集上】【鬲字部】 鬷; 康熙笔画:19; 页码:页1459第27(点击查看原图) 的拼音:【唐韻】子紅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祖叢切,?音葼。【說文】釜屬也。 又【詩·?風】越以鬷邁。【傳】鬷,數也。【疏】鬷謂麻縷,毎數一升而用繩紀之,故鬷爲數也。 又【詩·商頌】鬷假無言。【傳】總也。○按《中庸》引《詩》作奏假。 又地名。【後漢·郡國志】隮隂郡定陶有三鬷亭。【註】湯伐三鬷。 又姓。【左傳·昭二十九年】昔有飂叔安,有裔子曰董父實,甚好龍,以服事帝舜。帝賜之姓曰董氏,曰豢龍,封諸鬷川,鬷夷氏其後也。 又【廣韻】作孔切【集韻】【正韻】祖動切,?音摠。草名。【爾雅·釋草】素華軌鬷。 又【集韻】作弄切,音糉。漢侯國名。○按《前漢·王子侯年表》作鬷,音悾。又子弄反,又子公反。 鬷的字源字形
字源字形
小篆
楷体
中国大陆宋体
台湾细明体
香港明体
日本明朝体
韩国明朝体
旧字形